战舰操控是游戏核心玩法之一,需要掌握移动、攻击和技能释放的基础操作。移动操作通过选中舰队后点击目标地形实现,系统会自动计算最短路径,同时需注意利用星云或星门等地形进行战术规避或快速撤退。攻击时需点击敌方舰队并选择己方舰队发动攻击,每支舰队每回合仅能攻击一次,不同舰种伤害类型和数值差异显著。技能系统包含主动与被动两类,例如护卫舰的防御强化或战斗舰的破甲效果,合理搭配能显著改变战局走向。
舰船类型的选择直接影响战斗策略,需根据战场需求灵活调整。战舰、巡洋舰、护卫舰等舰种各有定位,例如战舰擅长对主舰输出,巡洋舰攻防均衡,护卫舰则侧重防御。编队时应遵循扬长避短原则,前排配置装甲型舰船吸收伤害,中后排部署输出型舰船。特殊舰种如载机舰需优先强化舰载机系统,防空舰则需专注对空武器升级。同一舰船的不同子型号站位可能差异明显,需通过蓝图系统仔细核查。
技术强化是提升舰船战力的关键途径。通过蓝图研究获取技术值后,可对武器、装甲等系统进行针对性升级。输出型舰船优先强化主武器冷却时间和暴击率,防御型舰船则侧重物理抗性与能量抗性提升。载机类舰船需重点投资舰载机维修效率,而工程舰应优先升级仓储容量与采集效率。技术点分配需严格遵循舰船定位,避免资源浪费,例如奶船应专注锁定命中与冷却缩减而非攻击属性。
战术层面需综合考虑舰队编组与环境适应。常规编队建议采用1防御+2输出+1辅助的基础框架,根据敌方配置调整比例。在小行星稀疏区仅能使用护卫舰和驱逐舰,高能辐射区则限制为巡洋舰以上舰种,需提前规划舰队构成。战斗中需实时监测敌方舰种变化,及时切换攻击目标优先击破关键单位。当遭遇舰载机群时,应立即调动防空舰与对空战机进行拦截,避免主力舰队遭受持续消耗。
资源管理与长期发展同样影响操控体验。采矿作业需配置专用工程舰队,721型等仓储舰应优先点满仓储与动力属性。战斗损耗后要及时补充舰船,造价低廉的刺水母、红宝石等护航艇可作为快速反应部队。建议保留30%资源用于紧急维修与舰船补充,避免因资源枯竭导致战力断层。科研方向应聚焦当前主力舰种的强化路线,非必要不随意重置技术点以免造成资源浪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