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效的防守战需要合理布置防御工事和部队阵型。防御塔应放置在主城附近的关键位置,形成交叉火力覆盖主要进攻路线。炮兵单位尤其是反坦克炮和榴弹炮应部署在森林地形中,以获得攻击加成,同时保持与前沿部队的安全距离。装甲部队需分散布置在敌方可能进攻的方向两侧,迫使敌方集中兵力便于我方炮兵集中打击。环形防御阵型适用于被包围的情况,将装甲部队呈圆形分布在基地内部,榴弹炮则集中在主城位置。
资源管理和部队补充是防守战持续进行的关键。确保资源建筑如农场、铁矿、橡胶厂和油井保持高效运作,为部队生产提供充足物资。战时经济、钢铁熔炉等策略可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资源产量,但需合理分配策略卡使用。防守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消耗的部队,利用军事基地和兵工厂快速重建受损单位。人口发展不可忽视,富余人口需尽快安排到资源生产岗位,避免负增长影响后期防御能力。
兵种搭配和科技升级对防守效能有显著影响。防御战推荐以坦克、炮兵和歼击车为核心,坦克负责吸引火力,炮兵提供远程打击,歼击车针对敌方装甲单位。科技升级应优先提升主力兵种的攻击和防御属性,增强部队整体作战能力。侦察车在防守中扮演重要角色,用于探明敌方动向和援军位置,避免被突袭。后期可考虑将传统炮兵替换为自行火炮或火箭炮,这些单位具备自主移动能力且保留森林攻击加成。
伞兵空降可用于快速增援关键位置,空中侦查能提前发现敌方进攻意图。全军突击、干扰射击等攻击增益策略适合在敌方主力进攻时使用,而保卫祖国能有效强化炮塔防御。闪电战策略提升部队移动速度,既可用于快速调整防御部署,也能在必要时迅速撤退保存实力。攻城武器和偷袭阵地策略组合能显著削弱敌方建筑防御,但需谨慎分配策略点使用。
地形利用和视野控制是防守战不可忽视的要素。丛林地形能为炮兵提供攻击加成和隐蔽效果,公路则适合坦克部队快速机动。保持足够的视野范围至关重要,避免炮兵因视野不足无法攻击阴影中的目标。在港口和资源点等关键位置布置防御,建立纵深防御体系。当面对优势兵力进攻时,可考虑收缩防线,放弃外围建筑集中防守主城区域,同时呼叫盟友支援。
防守战的最终目标是消耗敌方有生力量并争取反击机会。通过合理布置和持续补给,逐步削弱敌方进攻势头。当敌方兵力损耗严重时,可组织装甲部队进行反攻,摩托化步兵等机动单位适合追击残敌。整个防守过程中需保持冷静判断,根据战场形势灵活调整战术,将初期防守转化为最终胜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