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城的兵种配置需要兼顾资源采集、防御驻守和战术机动三大核心功能。骑兵因其高机动性适合快速支援战场和扫荡周边低级资源地,尤其在分城作为前线据点时,骑兵能有效缩短部队调遣时间。同时需配备一定比例的步兵用于城防,利用其高防御属性抵御敌方主力进攻,尤其在分城选址靠近交通要道或战略要冲时更为重要。远程兵种如弓兵则应作为辅助力量,用于消耗敌军和配合主力输出。
分城的兵种选择还需考虑与主城的协同关系。由于分城与主城资源互通但部队独立,建议在分城部署主城未充分发展的兵种类型,形成互补。例如主城若以骑兵为主力,分城可侧重发展枪兵或盾兵,通过兵种克制关系增强整体战术灵活性。同时分城的预备兵营独立于主城,合理分配征兵队列能确保不同兵种持续补充,避免单一兵种过度消耗导致防御漏洞。
中后期分城的军事建筑升级后,可考虑配置1-2支主力部队。这类队伍需选择成长性高的兵种,如西凉铁骑或青州兵等特殊兵种,并针对性升级对应的阵营加成建筑。器械部队在分城建设中也不可忽视,其高攻城值能有效参与同盟集体行动,但需注意器械兵种需在安全环境下行军,通常建议作为第二梯队使用。
分城作为战略支点时,烽火台提供的视野优势需要特定兵种配合。轻骑兵或侦察类兵种能扩大监控范围,提前预警敌军动向。九宫图和八卦阵的防御加成则更适配防御型兵种,建议将这类建筑效果与盾兵、枪兵等高防御单位结合部署。在资源分配上,分城兵种的培养应优先保证基础防御力量,再逐步发展特色兵种。
分城兵种的持续优化需结合战场动态调整。当分城承担资源产出为主的功能时,可适当减少战斗兵种比例,增加屯田队和铺路队等非战斗单位。若分城位于交战区,则需定期补充伤兵并轮换驻防部队,保持兵种的新鲜度。注意分城兵种不宜过度复杂化,通常维持3-4种核心兵种的完整建制即可满足多数战略需求。